
10月16日上午,在南昌大学的一场秋季招聘会上,一张某网络传媒公司招聘女主播的海报搅起了一场舆论风波:海报中的几位女主播身着暴露的服装,面部表情也有些魅惑。
这样的视觉表达和整场招聘会专业严肃的氛围格格不入。校方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将这一企业相关人员及其物料清退出招聘会。
根据后来参与这场招聘会的本校学生回忆,因为这家公司的海报问题发现得比较早,大部分来求职的同学并未看到这家企业的招聘信息。
“现场企业很多,应该有700多家,主流的还是一些制造业企业、金融保险类公司以及国际贸易公司,也没有看到其他网红、主播孵化机构。”一位当日参加了校内招聘会的毕业生告诉记者。
10月20日,南昌大学官网的就业信息栏内,发布了一则情况说明,其中提到:该企业进入16日的这场招聘会前,已在江西省大学就业服务平台注册登记且该公司招聘的人事专员、主播、剪辑等岗位,符合校园招聘的要求。但该公司摆放的海报,并未向学校报备。校方对这一工作中的疏漏深表歉意,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举一反三,加强入校招聘企业资质审核和现场巡查。
但这场风波又引起了新的争论,即高校招聘会股神配资,尤其是重点高校的招聘会,到底该不该让招聘网络主播、练习生的MCN机构通过审核,在求职的毕业生面前亮相?
“以前是看不上我们的,但这几年就业压力大,校园招聘会对我们的接受度也大多了,有时甚至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邀请我们去参加,有些民办大学还会长期和我们合作。”一家国内头部MCN机构人力资源重庆片区负责人告诉记者。
她的团队近两年已经参加多场高校招聘,且他们在选择入驻学校时,也会有所筛选:“只会去有艺术类专业,且学校专业排名相对靠前的学校,更倾向重点大学。”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几年在他们的网络主播队伍中,硕士生乃至博士生已经涌现,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了,不再是之前的局面——一提及网络主播,都是18岁高中刚毕业的女孩。
但这位人力资源负责人所说的变化,并不代表着高校学生,尤其是重点高校学生就业观念也已经随之发生转变。
重庆一所211综合性大学理工科专业大四毕业生王艺,在前不久刚参加过的一场校园招聘双选会上,她发现大约有10多家企业在招聘网络主播、唱跳艺人等职位。
“这些招聘主播的海报上,都没有写五险一金等比较重要的职业保障信息,只有一个看上去高得夸张的薪资数字,我对这种招聘丝毫都没有底,也没信任度。”王艺发现,这些招聘摊位前几乎无人咨询。
即使在艺术类院校毕业招聘中,这些网络主播类岗位,也不太受毕业生欢迎。在江苏一所知名艺术院校刚过去的秋季招聘会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岗位招聘均为网络主播等短视频平台相关从业岗位。
“当时大家都有点躲着这些摊位走,这些公司的HR就追着同学跑,想让大家都去填表,问大家有没有意愿。”大四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卓然(化名)描述了当时她经历的荒唐一幕。卓然宿舍其他5位舍友,也都从未将这些网络传媒公司作为就业方向。
卓然描述,此前也有学长和同学与这些MCN机构签约成为主播,但有不少人后来觉得不适应想要退出后,却发现自己要赔付巨额违约金。“现在看到这类招聘,就会觉得有点坑。”卓然也不理解,学校为何要让那么多此类性质的公司通过毕业招聘会的审核。
“我认识的好几位同学都在抱怨,一场招聘会下来,到处都在招网络主播,专业对口的岗位却看不到。”她说。
尽管对这些“网红主播”类的岗位毫无兴趣,但卓然还是拿了几张这些MCN机构递过来的传单,“因为我看其中一张宣传册上,有很多我熟悉的短剧演员。看归看,总觉得我和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也不会想成为其中一员。”目前卓然比较心仪的求职方向,还是互联网大厂或者一些艺术类中小企业运营策划类岗位。
但也并非所有毕业生都排斥这类职位。另一所211大学的大四学生王奔(化名)提到:“双选会有主播岗位很正常,又不是网络主播就等同于软色情、擦边,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能脚踏实地挣钱都是好的。考入211院校只能证明我们高考成绩比一部分人好,并不代表我们有资格去对任何职业有歧视的想法股神配资,每个人选择各自喜欢的就好。”
富兴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